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2 施工要点


6.2.1 对首次使用的钢筋连接套筒、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6.2.2 对埋入式柱脚,其型钢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80mm,埋入部分型钢翼缘应设置栓钉;柱脚顶面的加劲肋应设置混凝土灌浆孔和排气孔,灌浆孔孔径不宜小于150mm,排气孔孔径不宜小于20mm(图6.2.2)。
图6.2.2  埋入式柱脚加劲肋的灌浆孔和排气孔设置
图6.2.2  埋入式柱脚加劲肋的灌浆孔和排气孔设置
1—埋入式柱脚;2—加劲肋;3—柱脚板;4—排气孔;5—灌浆孔
6.2.3 对非埋入式柱脚,型钢外侧竖向钢筋锚入基础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锚入部分应设置箍筋。
6.2.4 柱钢筋绑扎前应根据型钢形式、钢筋间距和位置、栓钉位置等确定绑扎顺序。
6.2.5 当柱内竖向钢筋与梁内型钢采用钢筋绕开法或连接件法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钢筋绕开法时,钢筋应按不小于1:6角度折弯绕过型钢;
    2 当采用连接件法时,钢筋下端宜采用钢筋连接套筒连接,上端宜采用连接板连接,并应在梁内型钢相应位置设置加劲肋(图6.2.5);
图6.2.5  梁柱节点竖向钢筋连接方式
图6.2.5  梁柱节点竖向钢筋连接方式
1—连接板;2—钢筋连接套筒;3—加劲肋
    3 当竖向钢筋较密时,部分可代换成架立钢筋,伸至梁内型钢后断开,两侧钢筋相应加大,代换钢筋应满足设计要求。
6.2.6 当钢筋与型钢采用钢筋连接套筒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接接头抗拉强度应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或不小于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残余变形小,并应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同一区段内焊接于钢构件上的钢筋面积率不宜超过30%;
    2 连接套筒接头应在构件制作期间完成焊接,焊缝连接强度不应低于对应钢筋的抗拉强度;
    3 钢筋连接套筒与型钢的焊接应采用贴角焊缝,焊缝高度应按计算确定(图6.2.6-1);
图6.2.6-1  型钢柱与钢筋套筒的连接方式
图6.2.6-1  型钢柱与钢筋套筒的连接方式
1—柱内型钢;2—角焊缝;3—可焊钢筋连接套筒;4—辅助加劲板
    4 当钢筋垂直于钢板时,可将钢筋连接套筒直接焊接于钢板表面[图6.2.6-2(a)];当钢筋与钢板成一定角度时,可加工成一定角度的连接板辅助连接[图6.2.6-2(b)];
图6.2.6-2  钢筋连接套筒与型钢筋连接方式
图6.2.6-2  钢筋连接套筒与型钢筋连接方式
1—柱内型钢;2—角焊缝;3—可焊钢筋连接套筒;4—辅助加劲板
    5 焊接于型钢上的钢筋连接套筒,应在对应于钢筋接头位置的型钢内设置加劲肋,加劲肋应正对连接套筒,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相关规定验算加劲肋、腹板及焊缝的承载力(图6.2.6-3);
图6.2.6-3 钢筋连接套筒位置加劲肋位置示意图
图6.2.6-3 钢筋连接套筒位置加劲肋位置示意图
1—连接钢板;2—加劲肋;3—可焊钢筋连接套筒
    6 当在型钢上焊接多个钢筋连接套筒时,套筒间净距不应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套筒外直径。
6.2.7 当钢筋与型钢采用连接板焊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与钢板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双面焊时,钢筋与钢板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单面焊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d(图6.2.7)。
图6.2.7  钢筋与钢板塔接焊接头
图6.2.7  钢筋与钢板塔接焊接头

L—塔接长度;d—钢筋直径;b—焊缝宽度;s—焊缝厚度
    2 钢筋与钢板的焊缝宽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60倍,焊缝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35倍。
6.2.8 型钢柱的水平加劲板和短钢梁上下翼缘处应设置排气孔,排气孔孔径不宜小于10mm。
6.2.9 内灌或外包混凝土施工前,应完成柱内型钢的焊缝、螺栓和栓钉的质量验收。
6.2.10 安装完成的箱形或圆形截面钢柱顶部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临时覆盖封闭。
6.2.11 支设型钢混凝土柱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设置对拉螺栓,螺杆可在型钢腹板开孔穿过或焊接连接套筒;
    2 当采用焊接对拉螺栓固定模板时,宜采用T形对拉螺杆,焊接长度不宜小于10d,焊缝高度不宜小于d/2;
    3 对拉螺栓的变形值不应超过模板的允许偏差;
    4 当无法设置对拉螺杆时,可采用刚度较大的整体式套框固定,模板支撑体系应进行强度、刚度、变形等验算。
6.2.12 混凝土浇筑前,型钢柱的稳定性应满足要求。
6.2.1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采取浇水、覆膜或涂刷养护剂的方式进行养护。
条文说明
6.2.1 由于焊接节点、接头不能进行现场实物取样,为保证节点、接头焊接质量,施焊前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类型,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等技术规程中的具体规定进行相应的工艺评定。
6.2.2 柱脚底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型钢混凝土柱的受力非常重要,应采取保证措施。
6.2.3 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柱脚底部的箍筋设置要求,不能遗漏。
6.2.4 型钢混凝土柱通常型钢与外侧钢筋距离较近,再加上栓钉的设置,箍筋的绑扎难度非常大,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确定合适的绑扎顺序。
6.2.5 柱的竖向钢筋与水平梁内型钢相碰时,宜采取绕过处理。无法绕过时,可采用连接件法,并且考虑施工中箍筋绑扎和钢筋定位微调的需求,竖向钢筋下部宜采用钢筋连接套筒连接,上部采用连接板连接。
6.2.6 近年来,钢筋机械连接的技术发展较快,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对其应用、质量验收等都有明确规定,施工时应遵照执行。
    1 钢筋连接套筒作为钢筋与钢板的主要连接设备,是保证钢筋应力传递及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的关键,其质量应严格加以控制;设置位置及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2 钢筋连接套筒对于定位和焊接的要求较高,因此需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位置,构件加工时在工厂完成焊接,不宜在现场焊接;
    3 钢筋连接套筒宜采用组合焊缝焊接;
    4 辅助连接板的材质应同连接位置的型钢构件材质一致,同时连接板及焊缝的计算、构造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以及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的要求;
5 加劲肋的设置有利于受力钢筋的应力传递,同时可减弱钢筋应力对钢板的剪切作用;
6 为了避免产生过大的焊接应力,同时方便工厂焊接和现场操作,钢筋连接套筒的间距不宜过小。
6.2.7 钢筋与型钢或钢板相碰时,在无法绕过或穿过情况下,也可采用与连接板焊接连接。本条对于这种连接方式作出了规定,钢筋与连接板的焊接参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中要求,连接板的构造及与型钢的焊接要求还应参照钢结构相关规范执行。
6.2.8 当加劲板或钢梁翼缘尺寸较大时,容易在加劲板或钢梁底部形成空腔,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所以应设置灌浆孔和透气孔,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6.2.9 混凝土浇筑前,需及时完成型钢柱相应隐蔽部位的检测和验收。
6.2.10 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可靠措施对钢柱顶部覆盖,防止杂物落入,保证接缝处混凝土的密实。
6.2.11 由于部分柱内型钢尺寸较大,对拉螺杆不易贯通,宜采用槽钢、工字钢等刚度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套框固定模板,取消或减少对拉螺栓的数量,增加施工的方便性。
6.2.12 对于设置独立钢柱的型钢混凝土柱,应保证钢柱的稳定,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偏位。
6.2.13 养护措施需根据原材料、配合比、季节和场地内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保证混凝土质量。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 GB50901-2013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