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0 地基处理


4.10.1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针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特性参数;
    2. 预测所选地基处理方法对环境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3. 提出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
    4. 当场地条件复杂且缺乏成功经验时,应在施工现场对拟选方案进行试验或对比试验,检验方案的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
    5. 在地基处理施工期间,应进行施工质量和施工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影响的监测。

4.10.2换填垫层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待换填的不良土层的分布范围和埋深;
    2. 测定换填材料的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3. 评定垫层以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和抗滑稳定性,估算建筑物的沉降;
    4. 评定换填材料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
    5. 对换填施工过程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建议;
    6. 对换填垫层的质量进行检验或现场试验。

4.10.3预压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土的成层条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排水层和夹砂层的埋深和厚度,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等;
    2. 提供待处理软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性参数、固结特性参数和抗剪强度指标、软土在预压过程中强度的增长规律;
    3. 预估预压荷载的分级和大小、加荷速率、预压时间、强度的可能增长和可能的沉降;
    4. 对重要工程,建议选择代表性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采用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变形和孔压的现场监测等手段,推算软土的固结系数、固结度与时间的关系和最终沉降量,为预压处理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5. 检验预压处理效果,必要时进行现场载荷试验。

4.10.4强夯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强夯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组成、分布、强度、压缩性、透水性和地下水条件;
    2. 查明施工场地和周围受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位置、标高;查明有无对振动敏感的设施,是否需在强夯施工期间进行监测;
    3. 根据强夯设计,选择代表性试验区进行试夯,采用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现场监测等手段,查明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量、夯击遍数与夯沉量的关系,夯坑周围地面的振动和地面隆起,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

4.10.5桩土复合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暗塘、暗浜、暗沟、洞穴等的分布和埋深;
    2. 查明土的组成、分布和物理力学性质,软弱土的厚度和埋深,可作为桩基持力层的相对硬层的埋深;
    3. 预估成桩施工可能性(有无地下障碍、地下洞穴、地下管线、电缆等)和成桩工艺对周围土体、邻近建筑、工程设施和环境的影响(噪声、振动、侧向挤土、地面沉陷或隆起等),桩体与水土间的相互作用(地下水对桩材的腐蚀性,桩材对周围水土环境的污染等);
    4. 评定桩间土承载力,预估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
    5. 评定桩间土、桩身、复合地基、桩端以下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性,任务需要时估算复合地基的沉降量;
    6. 对需验算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工程,提供桩间土、桩身的抗剪强度;
    7. 任务需要时应根据桩土复合地基的设计,进行桩间土、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

4.10.6注浆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土的级配、孔隙性或岩石的裂隙宽度和分布规律,岩土渗透性,地下水埋深、流向和流速,岩土的化学成分和有机质含量;岩土的渗透性宜通过现场试验测定;
    2. 根据岩土性质和工程要求选择浆液和注浆方法(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等),根据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浆液浓度、黏度、压力、凝结时间、有效加固半径或范围,评定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压缩性、稳定性或抗渗性;
    3. 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对地面、既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进行跟踪变形观测,以控制灌注顺序、注浆压力、注浆速率等;
    4. 通过开挖、室内试验、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检验;
    5. 注浆加固后,应对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观测时间不宜少于半年。

条文说明

4.10.1 进行地基处理时应有足够的地质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勘察。本条规定了地基处理时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
    1. 岩土参数是地基处理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应选用合适的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
    2. 选用地基处理方法应注意其对环境和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如选用强夯法施工时,应注意振动和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选用注浆法时,应避免化学浆液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等;
    3. 每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特点;因此,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都要进行具体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处理费用和材料、设备来源等综合考虑,进行技术、经济、工期等方面的比较,以选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
    4. 当场地条件复杂,或采用某种地基处理方法缺乏成功经验,或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时,应进行现场试验,以取得可靠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控制指标;当难以选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可进行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现场对比试验,通过试验选定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法;
    5. 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师应在现场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和监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10.2 换填垫层法是先将基底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且不含有机质的材料,分层碾压后作为地基持力层,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
    换填垫层法的关键是垫层的碾压密实度,并应注意换填材料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

4.10.3 预压法是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建筑场地进行加载预压,使地基的固结沉降提前基本完成,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预压法适用于深厚的饱和软黏土,预压方法有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
    预压法的关键是使荷载的增加与土的承载力增长率相适应。
为加速土的固结速率,预压法结合设置砂井或排水板以增加土的排水途径。

4.10.4 强夯法适用于从碎石土到黏性土的各种土类,但对饱和软黏土使用效果较差,应慎用。
    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进行试夯,通过试验确定强夯的设计参数——单点夯击能、最佳夯击能、夯击遍数和夯击间歇时间等。
    强夯法由于振动和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城市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4.10.5 桩土复合地基是在土中设置由散体材料(砂、碎石)或弱胶结材料(石灰土、水泥土)或胶结材料(水泥)等构成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建筑荷载。这种由两种不同强度的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复合地基中的桩柱体的作用,一是置换,二是挤密。因此,复合地基除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变形外,还有消除湿陷和液化的作用。
    复合地基适用于松砂、软土、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土类。

4.10.6 注浆法包括粒状剂和化学剂注浆法。粒状剂包括水泥浆、水泥砂浆、黏土浆、水泥黏土浆等,适用于中粗砂、碎石土和裂隙岩体;化学剂包括硅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等,可用于砂土、粉土、黏性土等。作业工艺有旋喷法、深层搅拌、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等。其中粒状剂注浆法和化学剂注浆法属渗透注浆,其他属混合注浆。
    注浆法有强化地基和防水止渗的作用,可用于地基处理、深基坑支挡和护底、建造地下防渗帷幕,防止砂土液化、防止基础冲刷等方面。
    因大部分浆液有一定的毒性,应防止浆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