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9.3 网络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的选择


19.3.1 网络的结构应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控制、网络技术的成熟性及可发展性确定。

19.3.2 局域网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在有高可靠性要求的网段应采用双链路或网状结构冗余链路。

19.3.3 网络介质的选择应根据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流量、安全级别、覆盖距离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数据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不高时,可采用非屏蔽对绞电缆;
    2 对数据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屏蔽对绞电缆或光缆;
    3 在长距离传输的网络中应采用光缆。

19.3.4 在下列场所宜采用无线网络:
    1 用户经常移动的区域或流动用户多的公共区域;
    2 建筑布局中无法预计变化的场所;
    3 被障碍物隔离的区域或建筑物;
    4 布线困难的环境。

19.3.5 无线局域网设备应符合IEEE802的相关标准。

19.3.6 无线局域网宜采用基于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结构。

19.3.7 在布线困难的环境宜通过无线网桥连接同一网络的两个网段。

条文说明

19.3.2 “拓扑”是指网络中计算机、线缆和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拓扑可分为物理(实际的布线结构)或逻辑的,逻辑上是总线或环形的网络其布线结构也可是星形的。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形、星形、环形、网形四类,也常采用其变形或混合型,如星形总线(hub/switch与计算机星形连接、hub/switch之间或服务器之间总线形连接)、星形环(hub/switch与计算机星形连接、hub/switch之间或服务器之间环形连接)等。局域网最常用的拓扑结构是星形总线。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网络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比较如表19-6所示(指物理拓扑)。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比较

续表19-6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比较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比较

19.3.3 网络传输介质主要有: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FTP)、粗/细同轴电缆、光缆等,由于在现今流行的快速以太网不支持同轴电缆的使用,在此不作同轴电缆的规定。

19.3.4 无线网具有性价比高、使用灵活的特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网络形式,目前无线网已开始普及应用,并将成为局域网的主流。由于存在抗干扰性、安全性、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限制,无线网络在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对有线局域网的拓展,如公共建筑中供流动用户使用的网络段、跨接难以布线的两个(或多个)网段,在某些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办公建筑中也可局部采用无线网作为有线网的拓展。
    除了网络接口卡是连接在收发器,而不是连接到传输介质以外,在无线网络中的运行的计算机与在有线网络环境中的相应部件类似。无线网络接口卡所使用的收发器安装在每台计算机中,用于广播和接收周围计算机的信号,它通过安装在墙上的收发器(有线)与有线网络连接。

19.3.5 扩频无线电传输方式在2400~2483MHz的频带之间占用83MHz的带宽,其标准是IEEE802.11b和IEEE802.11,传输速率有1Mbps、2Mbps、5.5Mbps、11Mbps,视障碍物和干扰程度不同,通常在室内覆盖半径为35~100m,室外为100~300m,可穿透墙壁传输。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利用20MHz的带宽同时传输64个单独的子载波通道,每一个子载波通道的间隔是0.3125MH2,IEEE802.11a标准在5GHz频段、IEEE802.3g标准在2.4GHz频段采用OFDM技术传输数据,速率可达54Mbps。
    红外线通信使用的频率在850~950nm范围内,并且只能在墙面有足够的信号漫射或反射的室内环境中,通常仅用于计算机与外围设备(如打印机)间的高速(20Mbps)的通信,传输速率是1Mbps和2Mbps,传输距离为10~20m。

19.3.6、19.3.7 大多数情况下无线局域网是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在这种配置下多个无线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点(AP)连接到有线网络上,使无线用户能够访问网络的各个部分。AP有覆盖范围限制,通常为几十至上百米,当网络环境存在多个AP且覆盖区有重叠时,漫游的无线终端能够自动发现附近信号强度大的AP并通过这个AP收发数据,保持不间断的网络连接。
    无线对等式网络也称Ad-hoc,整个网络不使用AP,各无线终端之间直接通信,当用户数量较多时网络性能较差。该网络无法接入有线网络中,只能独立使用。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与特性参见表19-7。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与特性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已废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