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施工监测


8.2.1 施工过程中心按监测方案对影响区域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变形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应作为调整施工进度和工艺的依据。
8.2.2 对承受地下水浮力的工程,地下水位的监测应进行至荷载大于浮力并确认建筑物安全时方可停止。
8.2.3 在进行筏形与箱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对其表面和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
条文说明
8.2.2 随着地下空间的利用,高层建筑与裙房、深大地下室及地下车库连为一体的工程日益增多,抗浮问题尤为突出。一般情况下,正常使用阶段存在的抗浮问题会受到人们关注,设计人将进行专门的抗浮设计;施工期间存在的抗浮问题,则应该通过施工降排水和地下水位监测解决和控制,但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因施工期间停止降水,地下水位过早升高而发生的工程问题常有发生。如:某工程设有4层地下室,因场区地下水位较高。采取施工降水措施。但结构施工至±0.000时,施工停止了降水,也未通知设计人。两个月后,发现整个地下室上浮,最大处可达20cm。之后又重新开始降水。并在地下室内施加一定的重量,使地下室下沉至原位。因此施工期间的抗浮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同时作好地下水位监测,确保工程安全。
8.2.3 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更普遍。在全国调查的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中,底板出现裂缝的现象占调查总数的20%左右,地下室的外墙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占调查总数的80%左右。据裂缝原因分析。属于由变形(温度、湿度、地基沉降)引起的约占80%以上,属于荷载引起的约占20%左右。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的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需对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升温速度、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包括混凝土收缩)。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2011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