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E.1 勘察报告正文编写提纲


E.1.1 前言。
E.1.1.1 任务委托单位、承担单位。
E.1.1.2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勘察面积。
E.1.1.3 编制总体规划的城市类别,关于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和各项建设总体部署的规划设想;或编制近期建设区详细规划的类别、建设规模和工程建设特点,以及拟建重要工程建筑物位置的简要说明。
E.1.1.4 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E.1.1.5 以往的勘察工作和已有资料内容的简介,以及规划区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程度的说明。
E.1.1.6 勘察工作日期。

E.1.2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布置:
E.1.2.1 遥感影像和判释方法的说明。
E.1.2.2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说明。
E.1.2.3 勘探、测试方法和资料整理方法的说明,以及勘探、取试样和测试成果质量的评估。
E.1.2.4 各项勘察工作的数量、布置原则及其依据。

E.1.3 规划区的地理和地质环境特征概述:
E.1.3.1 规划区的历史地理简况、城市沿革和城址变迁、江湖河海岸线变迁和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及其演变的论述;
E.1.3.2 地形形态特征,规划区内各地段的地形坡度、切割强度,地形条件与城市建设总体部署,或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如排水条件、填挖土石方量等的论述;
E.1.3.3 水文(水系分布、流域范围和流域面积,主要河流的水位、流量和含砂量,洪涝灾害分布、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洪水淹没范围等)和现有水利、防洪设施的概述;
E.1.3.4 气候的形成和基本性质、气象要素(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布、四季的分配、无霜期、取暖和防暑降温期,地温和最大冻结深度,年、月平均降水量分布、降水强度,最多风向、最大风速、风口位置、气压分布、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日照角、灾害性天气等)的概述,气象要素及城市小气候特征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论述;
E.1.3.5 区域地质简况,区域地层、时代、成因、产状、岩性、接触关系,地质构造体系或构造单元,规划区在区域地质中的位置,规划区及邻近地段的主要构造形态、新构造运动的形迹和特点,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性质,如断层的位置、类型、产状、断距、破碎带的宽度及充填胶结情况;岩土接触面及软弱夹层特性等的概述;
E.1.3.6 第四纪地质、地貌(第四系覆盖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厚度、岩性特征、地貌单元划分及各地貌单元的特征等)的概述;
E.1.3.7 规划区内各场地(或各工程地质单元)的地层结构、成因年代、埋藏条件、空间分布规律、岩性和土性描述、横向和竖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论述;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论述;
E.1.3.8 地下水的类型,埋藏、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的化学类型、矿化度和污染情况和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论述;
E.1.3.9 动力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空间分布,形成与诱发条件、原生地质环境稳定性,以及与场地稳定性关系和对城市建设影响程度的论述;
E.1.3.10 地下采空区与地下工程设施的分布和概况。

E.1.4 与当地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关的水资源、矿产资源、燃料动力资源和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开采条件和开采情况的说明,以及有关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论述。

E.1.5 工程地质评价、建议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E.1.5.1 总体规划勘察报告应编写下列内容:
(1)规划区内各场地的稳定性(或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2)规划区内各场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3)有关确定城市的性质、发展规模、城市各项用地的合理选择和各项工程建设总体部署,以及对协调各项设施建设的建议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依据;
(4)有关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防治的建议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依据;
(5)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及远景发展中,由于地质条件的自然改变或人为活动可能引起的某些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论述、建议和对策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依据。
E.1.5.2 详细规划勘察报告应编写下列内容:
(1)规划区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2)有关确定规划区内各项工程建设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建议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依据;
(3)有关规划区内拟建重大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方案选择的建议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依据;
(4)有关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工程方案的建议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依据。

E.1.6 工程地质图系编制的原则、内容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E.1.7 结语和使用勘察报告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勘察工作中尚需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已作废】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57-94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