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3 施工


10.3.1 石灰应选用新鲜生石灰块,有效氧化钙含量不宜低于70%,粒径不应大于70mm,消石灰含粉量不宜大于15%。
10.3.2 掺和料应保持适当的含水量,使用粉煤灰或炉渣时含水量宜控制在30%。无经验时宜进行成桩工艺试验,宜通过试验确定密实度的施工控制指标。
10.3.3 石灰桩施工可采用洛阳铲或机械成孔。机械成孔可分为沉管和螺旋钻成孔。成桩时可采用人工夯实、机械夯实、沉管反插、螺旋反压等工艺。填料时应分段压(夯)实,人工夯实时每段填料厚度不应大于400mm。管外投料或人工成孔填料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渗入孔内的速度的措施,成孔后填料前应排除孔底积水。
10.3.4 施工顺序宜由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在软土中宜间隔成桩。
10.3.5 施工前应做好场地排水设施。
10.3.6 进入场地的生石灰应采取防水、防雨、防风、防火措施,宜随用随进。
10.3.7 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应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并应监督成桩质量,同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检验等。
10.3.8 石灰桩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冲孔伤人的措施。
10.3.9 桩位允许偏差为桩径的0.5倍。

条文说明
10.3.1 生石灰块的膨胀率大于生石灰粉,同时生石灰粉易污染环境。为了使生石灰与掺和料反应充分,应将块状生石灰粉碎,其粒径30mm~50mm为佳,最大不宜超过70mm。
10.3.2 掺和料含水量过少则不易夯实,过大时在地下水位以下易引起冲孔(放炮)。
    石灰桩体密实度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由于周围土的侧向约束力不同,配合比也不同,桩体密实度的定量控制指标难以确定,桩体密实度的控制宜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凭经验控制。无经验的地区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成桩7d~10d后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N10)进行对比检测,选择适合的工艺。
10.3.3 管外投料或人工成孔时,孔内往往存水,此时应采用小型软轴水泵或潜水泵排干孔内水,方能向孔内投料。
    在向孔内投料的过程中如孔内渗水严重,则影响夯实(压实)桩的质量,此时应采取降水或增打围扩桩隔水的措施。
    石灰桩施工中的冲孔(放炮)现象应引起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孔内进水或存水使生石灰与水迅速反应,其温度高达200℃~300℃,空气遇热膨胀,不易夯实,桩体孔隙大,孔隙内空气在高温下迅速膨胀,将上部夯实的桩料冲出孔口。此时应采取减少掺和料含水量,排干孔内积水或降水,加强夯实等措施,确保安全。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50783-2012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