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地下排水设施


6.3.1 应根据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埋藏深度、地层渗透性、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并考虑与地表排水设施协调等,选用适宜的地下排水设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有地下水出露的挖方路基、斜坡路堤、路基填挖交替地段,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宜采用渗沟。
    2 赋存有地下水的坡面,当坡体土质潮湿、无集中的地下水流但危及路基安全时,宜设置边坡渗沟或支撑渗沟。
    3 当地下水埋藏深或为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渗水隧洞、渗井。渗井宜用于地下含水层较多,但路基水量不大,且渗沟难以布置的地段。
    4 路基基底范围有泉水外涌时,宜设置暗沟(管)将水引排至路堤坡脚外或路堑边沟内。
    5 当坡面有集中地下水时,可设置仰斜式排水孔。
6.3.2 渗沟类型应根据使用部位、渗流量等确定,横断面尺寸应根据第9章所述方法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渗沟的渗水部分应采用洁净的透水性粒料充填,粒料中粒径小于2.36mm的细粒料含量不得大于5%,回填料外围应设置反滤层。渗沟位于路基范围外时,透水性回填料顶部应覆盖厚度不小于0.15m的不透水填料。
    2 管式渗沟的排水管管径不宜小于150mm,可选用带孔的PVC、PP、PE塑料管、软式透水管、无砂混凝土管或带孔的水泥混凝土管等材料。
    3 填石渗沟、无砂混凝土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1%,管式渗沟、洞式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5%。
6.3.3 管式渗沟的排水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带孔的排水管,槽孔的内径宜为5~10mm,纵向间距宜为75mm,按4或6排对称地排列在圆管断面的下半截,如图6.3.3a)所示;带槽的排水管,槽口的宽度宜为3~5mm,按两排间隔165°对称地排列在圆管断面的下半截,如图6.3.3b)所示。

带槽孔排水管的圆孔和槽口布置示意图

a)带孔排水管                       b)带槽排水管

图6.3.3 带槽孔排水管的圆孔和槽口布置示意图

    2 圆孔与槽孔布设应满足表6.3.3所列要求。

6.3.3 带槽孔排水管的槽孔布置尺寸要求
带槽孔排水管的槽孔布置尺寸要求

6.3.4 在盛产石料地区,可采用洞式渗沟。洞式渗沟应在路基范围外设置。渗沟洞顶板条间应留有宽20mm的缝隙,缝隙间距不宜超过300mm。
6.3.5 斜坡路堤与路基填挖交界处的渗沟,挖方区侧和顶面等渗沟迎水面应设置反滤层;填方区渗沟背水面侧壁和底面应设置防渗层。反滤层、防渗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反滤层用砂砾石应洁净,小于0.15mm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5%。
    2 无砂混凝土反滤层厚度宜为0.1~0.2m。当沟壁土质为黏性土、粉土或粉细砂时,在无砂混凝土块外侧,还应设置厚度0.1~0.15m的中粗砂或土工织物反滤层。
    3 土工织物反滤层宜采用无纺土工织物。当沟壁为黏性土、粉土或粉细砂时,可在土工织物与沟壁之间增设一层厚度0.1~0.15m的中砂反滤层。
    4 防渗层可采用复合土工膜等材料。
6.3.6 边坡渗沟应垂直嵌入边坡坡体,根据边坡情况可按条带形、分岔形或拱形布设,间距宜为6~10m。渗沟宽度宜为1.2~1.5m,基底宜呈阶梯状,基础宜采用浆砌片石。沟内应回填透水性粒料,回填料外周应设置反滤层。沟顶部可采用干砌片石铺砌。下部出水口宜采用干砌片石垛支撑,如图6.3.6所示。

边坡渗沟布置和构造示意图(尺寸单位:m)

图6.3.6 边坡渗沟布置和构造示意图(尺寸单位:m)
1-干湿土层分界线;2-浆砌片石铺砌;3-干砌片石覆盖;
4-干砌片石垛;5-边沟;6-沟内回填粗粒料;
7-上部回填细粒料;8-反滤织物或反滤层

6.3.7 支撑渗沟的横向间距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渗水量确定,宜为6~8m,沟深不宜小于1.5m,沟宽不宜小于1.5m ,基底应呈阶梯状,基础宜采用浆砌片石,沟内应回填透水性粒料。回填料外周应设置反滤层。沟顶部可采用干砌片石铺砌。
6.3.8 渗井直径宜为0.5~0.6m,距离路堤坡脚不宜小于10m。渗井的平面布置及井径、渗水量应按第9章计算确定。
6.3.9 渗水隧洞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隧洞的埋设深度应根据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深度确定,并应设置在稳定地层内,顶部应在滑动面(带)以下不小于0.5m。
    2 对滑动面以上的其他含水层,宜采用在渗水隧洞顶上设置渗井或渗管等方法引入隧洞中。渗水隧洞以下存在承压含水层时,宜在洞底部设置渗水孔。
    3 隧洞横断面净高不宜小于1.8m,净宽不宜小于1.0m。
    4 隧洞平面轴线宜顺直,洞底纵坡应不小于0.5%,不同纵坡段可采用设台阶跌水或折线坡等形式连接。
    5 隧洞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有关规定。
6.3.10 暗沟(管)的尺寸应根据泉水流量计算确定。暗沟宜采用矩形断面,井壁和沟底、沟壁宜采用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沟顶应设置混凝土或石盖板,盖板顶面上的填土厚度不应小于0.5m。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暗沟淤塞。
6.3.11 仰斜式排水孔仰角不宜小于6°,长度应伸至地下水富集部位或潜在滑动面,并宜根据边坡渗水情况成群分布。排水孔钻孔直径宜为75~150mm,孔内应设置透水管。透水管直径宜为50~100mm,可选用软式透水管或带孔的PVC、PP、PE塑料管等材料。透水管应外包土工布作为反滤层。
6.3.12 暗沟(管)、渗沟及渗水隧洞的平面转弯、纵坡变坡点等处及直线段每隔一定间距,应设置检查井。检查井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渗沟检查井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30m,渗水隧洞检查井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
    2 兼起渗井作用的检查井的井壁外,应设置反滤层。
    3 检查井直径应满足疏通的需要,且不宜小于1m,井内应设检查梯,井口应设井盖,当深度大于20m时,应增设护栏等安全设备。检查梯应采取防腐蚀措施或采用耐腐蚀的复合材料。
6.3.13 黏质土地段地下水埋深小于0.5m或粉质土地段地下水埋深小于1.0m时,宜在低路堤底部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土工膜、复合土工膜、复合防水板等土工合成材料或粒料类材料。当地下水丰富时,土工合成材料底部宜设置排水垫层,垫层材料宜选用天然砂砾或中粗砂。季节性冻土地区应采用砂砾隔离层。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D33-2012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