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4.1 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应在地基条件、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5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平均值:

    式中: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ci——第i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m/s),且|ci-cm|/cm不宜大于5%;
          L——测点下桩长(m);
          △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f——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n——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
    2. 无法满足本条第1款要求时,波速平均值可根据本地区相同桩型及成桩工艺的其他桩基工程的实测值,结合桩身混凝土的骨料品种和强度等级综合确定。
8.4.2 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x——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c——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可用桩身波速的平均值替代;
          △f'——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8.4.3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基条件、施工情况,按本规范表3.5.1和表8.4.3所列时域信号特征或幅频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表8.4.3 桩身完整性判定
桩身完整性判定

    注:对同一场地、地基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8.4.4 采用时域信号分析判定受检桩的完整性类别时,应结合成桩工艺和地基条件区分下列情况:
    1.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的反射,或扩径突变处的一次和二次反射;
    2. 桩侧局部强土阻力引起的混凝土预制桩负向反射及其二次反射;
    3. 采用部分挤土方式沉桩的大直径开口预应力管桩,桩孔内土芯闭塞部位的负向反射及其二次反射;
    4. 纵向尺寸效应使混凝土桩桩身阻抗突变处的反射波幅值降低。
    当信号无畸变且不能根据信号直接分析桩身完整性时,可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或借助实测导纳值、动刚度的相对高低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
8.4.5 当按本规范第8.3.3条第4款的规定操作不能识别桩身浅部阻抗变化趋势时,应在测量桩顶速度响应的同时测量锤击力,根据实测力和速度信号起始峰的比例差异大小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程度。
8.4.6 对于嵌岩桩,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钻芯法、静载试验或高应变法核验桩端嵌岩情况。
8.4.7 预制桩在2L/c前出现异常反射,且不能判断该反射是正常接桩反射时,可按本规范第3.4.3条进行验证检测。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且无法对其进行合理解释时,桩身完整性判定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8.4.8 低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
8.4.9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3.5.3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桩身波速取值;
    2. 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3. 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的频率范围、桩底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条文说明

8.4.1 为分析不同时段或频段信号所反映的桩身阻抗信息、核验桩底信号并确定桩身缺陷位置,需要确定桩身波速及其平均值cm。波速除与桩身混凝土强度有关外,还与混凝土的骨料品种、粒径级配、密度、水灰比、成桩工艺(导管灌注、振捣、离心)等因素有关。波速与桩身混凝土强度整体趋势上呈正相关关系,即强度高波速高,但二者并不为一一对应关系。在影响混凝土波速的诸多因素中,强度对波速的影响并非首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试验资料表明:采用普硅水泥,粗骨料相同,不同试配强度及龄期强度相差1倍时,声速变化仅为10%左右;根据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结果:采用矿渣水泥,28d强度为3d强度的4倍~5倍,一维波速增加20%~30%;分别采用碎石和卵石并按相同强度等级试配,发现以碎石为粗骨料的混凝土一维波速比卵石高约13%。天津市政研究院也得到类似辽宁院的规律,但有一定离散性,即同一组(粗骨料相同)混凝土试配强度不同的杆件或试块,同龄期强度低约10%~15%,但波速或声速略有提高。也有资料报导正好相反,例如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试验资料表明:采用普硅水泥,按相同强度等级试配,骨料为卵石的混凝土声速略高于骨料为碎石的混凝土声速。因此,不能依据波速去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反之亦然。
    虽然波速与混凝土强度二者并不呈一一对应关系,但考虑到二者整体趋势上呈正相关关系,且强度等级是现场最易得到的参考数据,故对于超长桩或无法明确找出桩底反射信号的桩,可根据本地区经验并结合混凝土强度等级,综合确定波速平均值,或利用成桩工艺、桩型相同且桩长相对较短并能够找出桩底反射信号的桩确定的波速,作为波速平均值。此外,当某根桩露出地面且有一定的高度时,可沿桩长方向间隔一可测量的距离段安置两个测振传感器,通过测量两个传感器的响应时差,计算该桩段的波速值,以该值代表整根桩的波速值。
8.4.2 本方法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是有误差的,原因是:缺陷位置处△tx和△f'存在读数误差;采样点数不变时,提高采样频率降低了频域分辨率;波速确定的方式及用抽样所得平均值cm替代某具体桩身段波速带来的误差。其中,波速带来的缺陷位置误差△x=x·△c/c(△c/c为波速相对误差)影响最大,如波速相对误差为5%,缺陷位置为10m时,则误差有0.5m;缺陷位置为20m时,则误差有1.0m。
    对瞬态激振还存在另一种误差,即锤击后应力波主要以纵波形式直接沿桩身向下传播,同时在桩顶又主要以表面波和剪切波的形式沿径向传播。因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点有一定的距离,接收点测到的入射峰总比锤击点处滞后,考虑到表面波或剪切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得多,特别对大直径桩或直径较大的管桩,这种从锤击点起由近及远的时间线性滞后将明显增加。而波从缺陷或桩底以一维平面应力波反射回桩顶时,引起的桩顶面径向各点的质点运动却在同一时刻都是相同的,即不存在由近及远的时间滞后问题。严格地讲,按入射峰-桩底反射峰确定的波速将比实际的高,若按“正确”的桩身波速确定缺陷位置将比实际的浅;另外桩身截面阻抗在纵向较长一段范围内变化较大时,将引起波的绕行距离增加,使“真实的一维杆波速”降低。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按照目前的锤击方式测桩,不可能精确地测到桩的“一维杆纵波波速”。
8.4.3 表8.4.3列出了根据实测时域或幅频信号特征、所划分的桩身完整性类别。完整桩典型的时域信号和速度幅频信号见图2和图3,缺陷桩典型的时域信号和速度幅频信号见图4和图5。
    完整桩分析判定,据时域信号或频域曲线特征判定相对来说较简单直观,而分析缺陷桩信号则复杂些,有的信号的确是因施工质量缺陷产生的,但也有是因设计构造或成桩工艺本身局限导致的,例如预制打入桩的接缝,灌注桩的逐渐扩径再缩回原桩径的变截面,地层硬夹层影响等。因此,在分析测试信号时,应仔细分清哪些是缺陷波或缺陷谐振峰,哪些是因桩身构造、成桩工艺、土层影响造成的类似缺陷信号特征。另外,根据测试信号幅值大小判定缺陷程度,除受缺陷程度影响外,还受桩周土阻力(阻尼)大小及缺陷所处深度的影响。相同程度的缺陷因桩周土岩性不同或缺陷埋深不同,在测试信号中其幅值大小各异。因此,如何正确判定缺陷程度,特别是缺陷十分明显时,如何区分是Ⅲ类桩还是Ⅳ类桩,应仔细对照桩型、地基条件、施工情况结合当地经验综合分析判断;不仅如此,还应结合基础和上部结构形式对桩的承载安全性要求,考虑桩身承载力不足引发桩身结构破坏的可能性,进行缺陷类别划分,不宜单凭测试信号定论。
    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除直接从时域信号或幅频曲线上判定外,还可借助其他计算方式及相关测试量作为辅助的分析手段:

完整桩典型时域信号特征
图2 完整桩典型时域信号特征
完整桩典型速度幅频信号特征
图3 完整桩典型速度幅频信号特征
图4 缺陷桩典型时域信号特征
图4 缺陷桩典型时域信号特征 


缺陷桩典型速度幅频信号特征
图5 缺陷桩典型速度幅频信号特征

    1. 时域信号曲线拟合法:将桩划分为若干单元,以实测或模拟的力信号作为已知条件,设定并调整桩身阻抗及土参数,通过一维波动方程数值计算,计算出速度时域波形并与实测的波形进行反复比较,直到两者吻合程度达到满意为止,从而得出桩身阻抗的变化位置及变化量大小。该计算方法类似于高应变的曲线拟合法。
    2. 根据速度幅频曲线或导纳曲线中基频位置,利用实测导纳值与计算导纳值相对高低、实测动刚度的相对高低进行判断。此外,还可对速度幅频信号曲线进行二次谱分析。
    图6为完整桩的速度导纳曲线。计算导纳值Nc、实测导纳值Nm和动刚度Kd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均匀完整桩的速度导纳曲线图
图6 均匀完整桩的速度导纳曲线图

    式中:ρ——桩材质量密度(kg/m3);
          cm——桩身波速平均值(m/s);
          A——设计桩身截面积(m2);
          Pmax——导纳曲线上谐振波峰的最大值(m/s·N-1);
          Qmin——导纳曲线上谐振波谷的最小值(m/s·N-1);
          fm——导纳曲线上起始近似直线段上任一频率值(Hz);
            ——与fm对应的导纳幅值(m/s·N-1)。
    理论上,实测导纳值Nm、计算导纳值Nc和动刚度Kd就桩身质量好坏而言存在一定的相对关系:完整桩,Nm约等于Nc,Kd值正常;缺陷桩,Nm大于Nc,Kd值低,且随缺陷程度的增加其差值增大;扩径桩,Nm小于Nc、Kd值高。
    值得说明,由于稳态激振过程在某窄小频带上激振,其能量集中、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所测的导纳曲线、导纳值及动刚度比采用瞬态激振方式重复性好、可信度较高。
    表8.4.3没有列出桩身无缺陷或有轻微缺陷但无桩底反射这种信号特征的类别划分。事实上,测不到桩底信号这种情况受多种因素和条件影响,例如:
    ——软土地区的超长桩,长径比很大;
    ——桩周土约束很大,应力波衰减很快;
    ——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匹配良好;
    ——桩身截面阻抗显著突变或沿桩长渐变;
    ——预制桩接头缝隙影响。
    其实,当桩侧和桩端阻力很强时,高应变法同样也测不出桩底反射。所以,上述原因造成无桩底反射也属正常。此时的桩身完整性判定,只能结合经验、参照本场地和本地区的同类型桩综合分析或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测。
    对承载有利的扩径灌注桩,不应判定为缺陷桩。
8.4.4 当灌注桩桩截面形态呈现如图7情况时,桩身截面(阻抗)渐变或突变,在阻抗突变处的一次或二次反射常表现为类似明显扩径、严重缺陷或断桩的相反情形,从而造成误判。桩侧局部强土阻力和大直径开口预应力管桩桩孔内土塞部位反射也有类似情况,即一次反射似扩径,二次反射似缺陷。纵向尺寸效应与一维杆平截面假设相违,即桩身阻抗突变段的反射幅值随突变段纵向范围的缩小而减弱。例如支盘桩的支盘直径很大,但随着支盘厚度的减小,扩径反射将愈来愈不明显;若此情形换为缩颈,其危险性不言而喻。以上情况可结合施工、地层情况综合分析加以区分;无法区分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定。
    当桩身存在不止一个阻抗变化截面(见图7c)时,由于各阻抗变化截面的一次和多次反射波相互叠加,除距桩顶第一阻抗变化截面的一次反射能辨认外,其后的反射信号可能变得十分复杂,难于分析判断。此时,在信号没有受尺寸效应、测试系统频响等影响产生畸变的前提下,可按下列建议尝试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进行辅助分析:
    1. 宜采用实测力波形作为边界条件输入;

混凝土灌注桩截面(阻抗)变化示意图
图7 混凝土灌注桩截面(阻抗)变化示意图

    2. 桩顶横截面尺寸应按现场实际测量结果确定;
    3. 通过同条件下、截面基本均匀的相邻桩曲线拟合,确定引起应力波衰减的桩土参数取值。
8.4.5 本条是这次修订增加的内容。由于受横向尺寸效应的制约,激励脉冲的波长有时很难明显小于浅部阻抗变化的深度,造成无法对桩身浅部特别是极浅部的阻抗变化进行定性和定位,甚至是误判,如浅部局部扩径,波形可能主要表现出扩径恢复后的“似缩颈”反射。因此要求根据力和速度信号起始峰的比例差异情况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程度。建议采用这种方法时,按本规范第8.3.4条在同条件下进行多根桩对比,在解决阻抗变化定性的基础上,判定阻抗变化程度,不过,在阻抗变化位置很浅时可能仍无法准确定位。
8.4.6 对嵌岩桩,桩底沉渣和桩端下存在的软弱夹层、溶洞等是直接关系到该桩能否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虽然本方法不能确定桩底情况,但理论上可以将嵌岩桩桩端视为杆件的固定端,并根据桩底反射波的方向及其幅值判断桩端端承效果,也可通过导纳值、动刚度的相对高低提供辅助分析。采用本方法判定桩端嵌固效果差时,应采用钻芯、静载或高应变等检测方法核验桩端嵌岩情况,确保基桩使用安全。
8.4.8 人员水平低、测量系统动态范围窄、激振设备选择或操作不当、人为信号再处理影响信号真实性等,都会直接影响结论判断的正确性,只有根据原始信号曲线才能鉴别。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