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屋面构造


4.1.1 屋面构造,应按屋面的结构特点、高低跨、温差变形、干缩变形,屋面坡度、振动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材料防水与构造防水相结合的措施;
    2 宜采用卷材、防水涂膜、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二道设防;
    3 地震设防区或有强风、台风地区的屋面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4 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胶条、嵌缝油膏、着色剂应与所选的防水材料具有相容性;
    5 除单层屋面防水系统外,柔性防水层上应设保护层。保护层为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块材时,应设分格缝。分格缝应嵌填密封材料。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应设隔离层。
4.1.2 当采用多种防水材料复合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择不同胎体和性能的卷材复合使用时,高性能的卷材应放在面层;
    2 应将耐老化、耐穿刺的防水材料铺设在最上层;
    3 相邻材料之间应具相容性和互补性;
    4 卷材与涂膜复合使用时,涂膜宜铺设在下层;
    5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涂膜的上部,不宜采用热熔型卷材或涂料;
    6 卷材、涂膜与刚性防水材料复合使用,其间应设置隔离层,且刚性防水层应设在上面;
    7 卷材、涂料的搭接缝口应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4.1.3 当屋面结构层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时,板缝内应浇灌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将板缝灌填密实;灌缝用的细石混凝土应掺微膨胀剂,微膨胀剂上应填放背衬材料,背衬材料上部应嵌填密封材料,接缝部位外露的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
    当缝宽度大于40mm或上窄下宽时,应在板缝中设置构造钢筋,板端缝应进行柔性密封处理。无保温层的屋面,板侧缝上应预留凹槽,并应进行密封处理。
4.1.4 屋面防水基层与突出屋面的女儿墙、立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交接处,以及雨水口、天沟、檐沟、屋脊、阴阳角等与屋面基层的转角处,应将其找平层做成不同半径的圆弧,其交接处、转角处应设置防水附加层。
4.1.5 屋面上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刚性保护层。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4.1.6 高低跨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低跨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应采取有适应变形能力的材料和构造措施;
    2 当高跨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应在低跨屋面受水冲刷的部位加铺一层卷材附加层,其上应铺宽300mm~500mm、厚25mm~30mm的预制C20钢筋混凝土板加强保护;当高跨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雨水管下应设25mm~30mm厚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水簸箕或防护板。
4.1.7 砌体女儿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压顶,其压顶顶面应向内侧排水。
4.1.8 坡度超过25%屋面或坡面檐口贴面砖时,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粘贴,并宜用聚合物水泥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勾缝。
4.1.9 屋面接缝密封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接缝密封防水应与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等配套使用; 
    2 屋面密封防水的接缝宽度宜为5mm~30mm,接缝深度宜为接缝宽度的0.5倍~0.7倍;
    3 密封防水处理连接部位的基层,应涂刷与密封材料材性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4 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设置背衬材料,背衬材料宽度应大于接缝宽度20%。
条文说明
4.1.1 建筑屋面工程防水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依靠防水材料经过施工形成整体防水层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强抗渗漏水的能力;而构造防水是采取正确与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和防止水侵入室内的统称,如:对外墙体与门窗的接缝,各种部位、构件之间设置的施工缝、温度缝、变形缝,以及节点细部构造的防水处埋均属构造防水。根据历次全国屋面防水工程调查,屋面工程85%以上的渗漏发生在构造节点部位,因此,构造防水极其重要,本条规定了屋面构造防水的一般要求。
    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材料防水与构造防水相结合措施及多道设防是我国多年从事屋面防水工程研究和实践的总结,也是屋面防水工程设计的原则。
4.1.2 本条是对不同的防水材料复合使用时,根据各自的性能特征及性能上的差异在复合使用时能发挥更佳的防水效果而应遵守的规定。
4.1.3 屋面结构刚度大小,对屋面结构变形起主要作用,为了减少防水层受屋面结构变形的影响,必须提高屋面结构刚度,所以,屋面结构层最好是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当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时,由于混凝土板的强度等级均高于C20,故要求板缝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灌填密实;为了确保密实,灌缝用的细石混凝土应掺微膨胀剂。为了控制板缝内密封材料的嵌填深度,防止密封材料和接缝底部粘接,避免因灌缝的细石混凝土因温差收缩开裂造成渗漏,所以,灌缝后的面层上应先填放背衬材料,背衬材料上部再嵌填密封材料;为了保护接缝部位密封材料因外露会遭遇大气的腐蚀和人为的破坏,影响密封防水使用年限,所以接缝部位外露的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
    当板缝宽度大于40mm或上窄下宽时,灌缝的混凝土干缩或受震动后容易掉落,故应在板缝中放置构造钢筋。板端缝是变形最大的部位,板在长期荷载下的挠曲变形,会导致板与板间的缝隙增大,故此处应进行柔性密封处理。无保温层的屋面,由于大气温差变化对装配式混凝土板变形的影响更大,所以,在板侧缝上应预留凹槽,并进行密封处理。
4.1.4 屋面防水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是防水应力集中的部位,转角处圆弧半径的大小会影响卷材的粘贴,不同的防水材料种类和找平层类别所要求的找平层圆弧半径的大小是不同的。由于交接处以及转角处构件断面变化和屋面的变形常在这些部位发生裂缝,为确保其防水安全,上述这些部位应根据所选防水材料的种类其找平层应做成不同半径的圆弧,其部位应设置防水附加层。
4.1.5 使用和维护屋面上的设施,经常会有工作人员在屋面设施周围活动、行走,为了不破坏屋面防水,所以,应在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铺设刚性保护层。由于刚性保护层的温差变形及干湿变形易造成开裂、渗漏以及推裂女儿墙、山墙,故在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设缝隙,并用柔性密封材料加以嵌填密实,以防渗漏。
4.1.6 高低跨变形缝是使高低跨结构自由沉降和胀缩的缝隙,因此,变化大,是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所以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应采用有适应变形能力的材料和构造措施,并使它预留较大的变形余地。
    当高跨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其低跨屋面变形缝处在排水坡上方(檐口排水)时,不一定对变形缝进行密封,只要能挡雨就可以;如变形缝一方的天沟作内排水时,则要将缝两侧的卷材粘牢并进行严密封闭,避免大雨时屋面及天沟积水,发生倒灌现象;为了保护低跨屋面防水层不至于受高跨屋面雨水冲刷破坏,应在低跨屋面受水冲刷的部位加铺一层卷材附加层,并采取加强保护措施。当高跨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水落管下应设保护低跨屋面不受雨水冲刷破坏的措施。
4.1.7 砌体女儿墙压顶水泥砂浆抹面容易开裂、剥落、酥松,而且由于砌体女儿墙体过长易因温差、屋面变形产生女儿墙体裂缝,使雨水从墙体渗入室内,因此,砌体女儿墙压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压顶,为了使压顶顶面雨水污尘不污染外墙面,所以,女儿墙压顶应向内侧排水。
4.1.8 对于坡度超过25%屋面或坡面檐口贴面砖,为避免一般防水层施工困难,难以保证防水效果和面砖易脱落,所以,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粘贴来增强饰面层与基层间的粘结力,它的粘结力最高可达4MPa,可以将防水层与胶结层合二为一,同时起到防水层与胶结层的作用,又可避免粘结层的水泥砂浆在雨水作用下,其中的游离氢氧化钙析出而造成屋面白色污染。用聚合物水泥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勾缝,可减少外饰面层的粘结脆性,适应建筑物因温差应力的变形。
4.1.9 屋盖系统的各种接缝是屋面渗漏的主要部位,接缝密封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屋面防水工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因此对于防水等级为Ⅰ~Ⅳ级的建筑屋面接缝部位,均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密封防水处理不宜作为一道防水单独使用,它主要用于屋面构件与构件、构件与配件的拼接缝,以及各种防水材料接缝和收头的密封防水处理。本条规定了屋面接缝密封防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1 为了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防水体系,提高屋面整体防水的可靠性,屋面接缝密封防水应与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等配套使用。
    2 屋面密封防水的接缝宽度太窄,密封材料不易嵌填;太宽造成材料浪费,如设计计算接缝宽度尺寸超过30mm时,还应重新选择位移能力较大的密封材料,或采用定型密封材料解决屋面密封防水问题。目前普遍采用分格缝现场砂轮机切割,使用位移能力较强的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因此,本条规定屋面接缝宽度宜为5mm~30mm。接缝深度是根据国外的经验值和国内屋面密封防水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其经验值接缝深度宜为接缝宽度的0.5倍~0.7倍。
    3 为了使被粘结表面受到渗透及湿润,改善密封材料和被粘结体的粘结性,并可以封闭混凝土及水泥砂浆表面,防止从其内部渗出碱性物质及水分,因此,密封防水处理部位的基层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接缝两边基材不相同时,应采用不同基层处理剂涂刷。选择基层处理剂要考虑与密封材料的相容性及与被粘结体有良好的粘结性。
    4 为了控制嵌填密封材料的深度以及预防密封材料与缝的底部粘结造成应力集中,破坏密封防水,因此,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先设置与密封材料不粘或粘结力弱的背衬材料。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机械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 GB50681-2011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