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4.5.1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建筑设备运行监控信息互为美联和共享的功能;
    2 宜具有建筑设备能耗监测的功能;
    3 应实现对节约资源、优化环境质量管理的功能;
    4 宜与公共安全系统等其他关联构建建筑设备综合管理模式。
4.5.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以及需纳入管理的其他业务设施系统等。
4.5.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的设备范围宜包括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并宜包括以自成控制体系方式纳入管理的专项设备监控系统等;
    2 采集的信息宜包括温度、湿度、流量、压力、压差、液位、照度、气体浓度、电量、冷热量等建筑设备运行基础状态信息;
    3 监控模式应与建筑设备的运行工艺相适应,并应满足对实时状况监控、管理方式及管理策略等进行优化的要求;
    4 应适应相关的管理需求与公共安全系统信息关联;
    5 宜具有向建筑内相关集成系统提供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状态等信息的条件。
4.5.4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能超监测的范围宜包括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建筑设备,且计量数据应准确,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能耗计量的分项及类别宜包括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等使用状态信息;
    3 根据建筑物业管理的要求及基于对建筑设备运行能耗信息化监管的需求,应能对建筑的用能环节进行相应适度调控及供能配置适时调整;
    4 应通过对纳入能效监管系统的分项计量及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提升建筑设备协调运行和优化建筑综合性能。
4.5.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支撑绿色建筑功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实施有效利用和管理;
    2 以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为基础,确保在建筑全生命期内对建筑设备运行具有辅助支撑的功能。
4.5.6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满足建筑物整体管理需求,系统宜纳入智能化集成系统。
4.5.7 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 334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4.5.1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确保建筑设备运行稳定、安全及满足物业管理的需求,实现对建筑设备运行优化管理及提升建筑用能功效,并且达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系统应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营造建筑物运营条件的基础保障设施。本标准所指建筑设备均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包括采取信息技术方式实现管理的纳入信息化应用范围的业务设施。任何不纳入建筑设备监控范围的建筑设备或不归入信息化业务的设备或装置,均不属于本标准建筑设备规定范畴的对象。
4.5.3 建筑内的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建筑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其他建筑设备,当采用自成独立体系的专业化监控系统形式时,应以标准化通信方式纳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4.5.4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 285的有关规定。
4.5.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建筑绿色环境综合功效的若干要点说明如下:
    (1)基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信息平台,实现对建筑进行综合能效监管,提升建筑设备系统协调运行和优化建筑综合性能,为实现绿色建筑提供辅助保障。
    (2)基于建筑内测控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对建筑设备系统运行信息进行积累,并基于对历史数据规律及趋势进行分析,使设备系统在优化的管理策略下运行,以形成在更优良品质的信息化环境测控体系调控下,具有获取、处理、再生等运用建筑内外环境信息的综合智能,建立绿色建筑高效、便利和安全的功能条件。
    (3)通过对能耗系统分项计量及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研究,对系统能量负荷平衡进行优化核算及运行趋势预测,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节能运行模式与优化策略方案,为达到绿色建筑综合目标提供技术途径。
    (4)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管理,为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环保建筑提供有效支撑。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14-2015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