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2 施工阶段监测


10.2.1 施工阶段监测应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状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和预测,确保施工过程中受监测结构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指标始终处于允许的安全范围内,确保结构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对施工阶段内力变化复杂的结构,可通过结构监测验证分析模型和设计理论,或对施工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研究。
10.2.2 下列类型结构宜进行施工阶段监测:
       1 施工过程中工序交错、受力复杂、多工作面协同建设的结构;
       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特殊截面等受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日照等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的特殊结构;
       3 受到邻近施工作业影响的重要结构,也宜在施工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10.2.3 施工阶段结构监测内容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结构的特点、施工方法、环境因素等确定,宜包括结构体形和构件变形的监测、结构重要部位钢筋、混凝土应变的监测以及结构振动的监测等。
10.2.4 施工阶段结构的监测,应根据测试项目、测试环境和施工周期,选择方便、可靠和耐久性较好的监测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如还需继续对结构进行使用阶段的监测,则应选择并布置满足使用阶段长期监测要求的仪器仪表。
10.2.5 在编制施工阶段结构监测方案时,应根据施工方案和监测、控制的要求,对结构进行分析,提供经计算确定的参数正常范围和预警值。监测参数应与正常范围及预警值进行实时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施工状态进行判断。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部门,以验证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指导调整设计与施工的方案。
条文说明
10.2.1 对施工阶段结构进行监测的目的在于评估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受力工况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监测和评估结果是指导结构下一步施工的依据。与使用阶段监测不同,施工阶段监测周期较短,但结构自身及其受力状态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此通过监测所获得的实际结构的动—静力行为可用来掌握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以指导施工,还可验证施工模拟分析的模型、结果和设计计算假定,并开展其他相关研究。
10.2.2 施工阶段结构监测适用于特殊或复杂结构中对结构性能影响显著。但又难以事先予以预判的各种性能指标的监测,这些性能指标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或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施工前难以定量探讨。由于监测结果包含了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故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比设计阶段做了诸多假定的理论分析更能真实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对施工中需要采取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施工阶段的监测周期较使用阶段监测要短,对设备仪器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要求也略低。
10.2.3 施工阶段结构监测的具体项目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而定,监测方案应突出关注的重点,并配合进行其他相关项目的测试,以校核和验证测试结果,确保施工状态符合预定要求,并确保结构安全。 
10.2.4 施工阶段监测的仪器仪表可选择与监测周期相应的短期监测仪器仪表,如钢弦式传感器、手持式应变计等仪器等。如需继续进行使用阶段的监测,则应选用稳定性和耐久性更好,并能满足长期监测要求的仪器仪表。
10.2.5 事先通过分析计算确定施工阶段监测参数的正常范围和预警值,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52-2012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