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26.2 园区综合管道


26.2.1 园区内弱电布线系统线缆应首选地下综合管道方式敷设,当遇有特殊敷设要求的场地,可选用地下专用电缆沟等方式敷设。地下综合管道应包括通信专用管道和其他弱电布线系统管道。
26.2.2 地下综合管道路由设计应与其他设施的地下管线整体设计相结合,与园区内建筑、道路、桥梁、专用电缆沟等土建设施同步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避开有电蚀、化学腐蚀和强烈震动的地段;
    2 应避开已有在建规划或土壤沉降未结实的地段;
    3 应避免在冻土层和翻浆层内。
26.2.3 地下综合管道的路由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宜敷设在人行道下或人行道旁的绿化带下;
    2 管道宜在建筑物弱电管道进出多的道路一侧;
    3 管道宜与室外总图上弱电设施和立杆同侧。
26.2.4 地下综合管道宜避免与燃气管道、热力管道、高压电力管道同侧。当不可避免时,其管道与其他设施地下管道及建筑物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6.2.5 地下综合管道在不同敷设环境下应采用相适应的管道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下列敷设环境下宜采用塑料管道或复合材料管道:
    1 )管道的埋地深度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经常被水浸泡的地段;
    2 )地下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3 )地下设施管道较密集、状况复杂且障碍物较多的地段。 
    2 在下列敷设环境下应采用厚壁钢导管:
    1 )管道穿越车行道路时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
    2 )管道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大的地段;
    3 )管道附挂在过河桥梁底部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
    4)管道受电磁场干扰影响、需加设屏蔽或需特殊防护措施的地段;
    5 )建筑物引入管道、沿墙或沿立杆引上暴露的管道。
26.2.6 地下综合管道可采用塑料管(硬质单孔实壁管、半硬质单孔双壁波纹管、硅芯管、多孔塑料管、塑料合金复合型管等)、热镀锌焊接厚壁钢管、无缝钢管和钢塑复合管。
26.2.7 地下综合管道的容量应按照近期、远期线缆使用需求及备用管孔数确定。在同一路由上,管道应按远期容量一次建成。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管道中通信专用管道管孔的容量应满足3 家及以上电信业务经营者敷设光缆的需要;
    2 用作敷设光缆等线缆的地下管道(每一单孔管)宜按需求一次敷设多根32mm 或40mm 外径的硅芯塑料子管道,其多根子管道的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道内径的85%;
    3 综合管道中主干管道和支线管道可采用圆形厚壁塑料管或矩形与多边形厚壁多孔塑料管。
26.2.8 大型园区地下综合管道中各段管道数量、管径及备用管道最低数量宜按表26. 2.8 的要求执行。
26.2.9 地下综合管道宜按弱电各线缆敷设容量需求进行不同管道材料与管径的组合配置。
26.2.10 地下综合管道的埋地深度、人(手)孔放坡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综合管道顶部至绿化带地面或人行道路面最小埋深宜符合表26. 2. 10 的规定;
    2 进入人孔处的地下综合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净距不宜小于0. 4m ,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0. 3m ;进入手孔处的地下综合管道基础顶部距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0. 2m;
表26.2.8 弱电地下综合管道的容量、管径的配置
表26.2.8 弱电地下综合管道的容量、管径的配置
注: 1 本地市政通信管网引人园区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设备间的公用电信网通信专用管道(含广电)宜不少于6 根(含2 根备用管)。
        2 弱电系统布线主干管道分别由园区信息通信设备间(总配线间)、消防安保控制室(配线间)引出,经过人(手)孔及支线管道后引至各个单体建筑。主干管道和支线管道的根数与管径规格应按园区弱电线路布线近期需求与远期的扩展设定。
        3 弱电系统布线主干管道和支线管道直选用硬聚氯乙烯(PVC-U)或聚乙烯管(PE)两类塑料管,在高寒地区等特殊环境处直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料管。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管及高密度聚乙烯管分别可选用硬质实壁管与半硬质双壁波纹管。
        4 用于光/电缆通信网络及弱电布线系统的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宜作为子管多根敷设在大口径硬聚氯乙烯(PVC-U) 或聚乙烯管(PE)两类塑料管内,或可多根敷设在大口径圆形焊接金属钢导管、无缝钢管、钢塑复合管 (热浸塑钢管)等管材内。
        5 塑料管公称外径为50mm~ 75mm 时,壁厚度不宜小于4. 0mm; 100mm~ 110mm 时,壁厚度不宜小于4.5mm。
        6 钢导管公称口径为DN50 ~ DN65/ DN80 ~ DN100 / DN125 ~ DN150 时,其管壁厚度宜分别对应不小于4. 5mm/5. 0mm/ 5. 5mm 。
        7 管中内置多根子管的硅芯塑料管宜采用外/内径为40mm / 32mm 或32mm / 26mm ,壁厚度不宜小于3.0mm,以增加大口径管道中的利用率。
        8 表中未标出硬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多孔一体塑料管(栅格管、蜂窝管、梅花管等)规格管材。
    3 塑料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l0m ;塑料管道下应做基础层,管道上部应加敷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及管道外加设钢筋混凝土外包封固定等措施;
表26.2.10 地下综合管道顶部至绿化带或行道路面最小埋深(单位: m)
表26.2.10 地下综合管道顶部至绿化带或行道路面最小埋深(单位: m)
注: 1 塑料管的最小埋深达不到本表内要求时,应采用热镀辞钢导管或钢筋混凝土包封等保护措施;
        2 管道最小埋深是指上层管道的顶面至绿化带地面或人行道路面的距离;
        3 轻轨电车道是指园区内有人或无人驾驶的单轨或双轨轻型电车轨道。
    4 地下综合管道敷设时应向人(手)孔放坡;管道坡度宜为0. 3%~ 0. 4% ,不得小于0. 25% ;当室外道路或地势已有坡度时,可利用其地势获得坡度;
    5 地下综合管道中直线管道敷设的段长离两边人(手)孔间距不宜超过120m ,且同一段管道不得有S 形弯道。26.2.11 地下综合管道与通信设施或弱电设施之间衔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用通信网人(手)孔至用地红线内通信设施进线间处的衔接管道(引入管)不宜少于6 根单孔管;园区人(手)孔至单栋建筑物弱电设施进线间的衔接管道(引入管)宜采用4 根及以上单孔管;
    2 管道人(手)孔之间的衔接管道宜采用4 根及以上单孔管;
    3 管道应与园区屋外各弱电线缆交接箱、分接箱、控制箱、过路箱、立杆等引上管衔接;
    4 与室外弱电系统终端设备衔接的管道应采用不低于壁厚2.0mm 的热浸镀钵钢导管或采用中型机械应力及以上的刚性塑料导管,导管埋地深度不宜低于0. 7m ,引出地面时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26.2.12 人(手)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园区地下综合管道的分叉点、管道拐弯处、道路的交叉路口、坡度较大的转折处、跨越桥梁的两端处、设有室外线缆交接箱处、建筑物引人处、采用特殊方式穿越道路的两端等部位,宜设置人(手)孔;
    2 人(手)孔位置应与电力电缆管、热力管、燃气管、排水管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机电设施的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
    3 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货物堆积场地、低洼积水等处;
    4 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或绿化地带;
    5 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人(手)孔位置,应方便与电信业务经营者已有的管网衔接。
26.2.13 人(手)孔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近期及远期发展管道群容量大于6 孔时,宜采用人孔;
    2 近期及远期发展管道群容量不大于6 孔时,宜采用手孔;
    3 采用暗式渠道时,宜采用手孔;
    4 地下管道引上处、室外落地式线缆交接箱基座处,宜采用手孔。
26.2.14 弱电综合管道人(手)孔程式应根据所在管段的用途及容量选择。
26.2.15 园区地下设置封闭式或可开启式专用电缆沟(通道)、共同沟或综合管廊时,其电缆沟与线缆的敷设方式除应符合本标准第8 章中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 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26.2.4 地下通信管道与其他设施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82的规定,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 50373的有关规定。
表82 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
表82 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
注:① 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通信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② 当通信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做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的两侧各加长2.0m。
       ③ 与煤气管道交越处2.0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做包封2.0m。
       ④ 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26.2.6 地下公用电信网通信专用管道和弱电系统综合管道可采用塑料管(硬质单孔实壁管、半硬质单孔双壁波纹管、多孔塑料管、硅芯管)、塑料合金复合型等管道,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1部分:总则》YD/T 841.1、《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2部分:实壁管》YD/T 841.2、《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3部分:双壁波纹管》YD/T 841.3、《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5部分:梅花管》YT/T 841.5、《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8部分:塑料合金复合型管》YD/T 841.8、《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 50373中的有关规定。
    地下公用电信网通信专用管道和弱电系统综合管道当采用热镀锌焊接厚壁钢导管、无缝钢管和钢塑复合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热镀锌焊接厚壁钢导管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中的有关规定且可参照表83的规定执行。
表83 焊接钢管的公称口径与钢管的外径、壁厚对照表(单位:mm)
表83 焊接钢管的公称口径与钢管的外径、壁厚对照表(单位:mm)
续表 83
续表 83
     注:表中的公称口径即为公称直径,其系近似内径的名义尺寸,但不表示外径减去两个壁厚所得的内径。
    2 采用无缝钢导管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中的有关规定,且可参照表84的规定执行。
表84 无缝钢导管的公称口径与钢管的外径、壁厚对照表(单位:mm)
 表84 无缝钢导管的公称口径与钢管的外径、壁厚对照表(单位:mm)
    注;1 表中的公称口径即为公称直径,其系近似内径的名义尺寸,但不表示外径减去两个壁厚所得的内径;
           2 表中其他的公称口径普通无缝钢管均为通用系列管材。
           3 *表示外径规格尺寸为63.5mm、101.6mm为普通无缝钢管中非通用系列管材。
    3 采用钢塑复合管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塑复合管》GB/T 28897中的有关规定。
26.2.7 地下通信管道中的子管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硅芯管,其内壁应具有硅胶质固体润滑剂的复合管道,并具有摩擦系数低、密封性能好、耐化学腐蚀等优点。
26.2.13 人(手)孔的设置
    第1款 人(手)孔的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手)孔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设置在地下冰冻层以内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人(手)孔,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
    2)人(手)孔应有混凝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人孔井底部基础下增设砂石、碎石垫层,或釆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3)人(手)孔的盖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材料预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手孔盖板数量应根据手孔长度确定。
26.2.14 弱电综合管道人(手)孔程式应根据所在管段的用途及容量并按表85选择。
表85 弱电综合管道人(手)孔程式
表85 弱电综合管道人(手)孔程式
续表 85
续表 85
续表 85
续表 85
    注:1 表格中的“注”是表示可根据引人管的埋深调节人(手)孔的净深高度;
           2 表格中管道容量6孔及6孔以下宜采用手孔,6孔以上可采用人孔;
           3 表中管孔表示公称外径为110mm及以下圆形的塑料管的孔数或公称口径为DN125及以下厚壁金属钢管的孔数,但未标示出多孔一体塑料管材即每一根一体多孔管形状具有4/6/9子孔栅格状管、3/4/5/7子孔蜂窝状管、4/5/7子孔梅花状塑料管);园区内弱电主干综合管道宜优先选用多孔体塑料管材;
           4 表格中括弧内的参数为人(手)孔设计时对应的大一号的规格。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51348-2019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